感冒是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的常見病,通常在季節變換、忽冷忽熱或自身抵抗力下降時容易發病。感冒后不僅會出現鼻塞、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還會破壞心情,影響工作的狀態和效率。那么,感冒后應該選擇中藥還是西藥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細節呢?
得了感冒后,首先要注意多休息、多飲水,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飲用一些溫熱的蔥姜水、檸檬水等,緩解癥狀,加速疾病自愈。
但當這些措施收效不大或出現新的癥狀時,還是應盡早就醫,并有針對性地服用藥物。
感冒應該吃什么西藥?
從西醫角度看,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來講,普通感冒癥狀較輕,在無并發癥的情況下,一般1周左右可自愈;而流行性感冒的發熱、頭痛、全身酸痛的癥狀更重一些,治療也應更加積極。
西藥治療感冒主要是以對癥治療為主,如:
★使用對乙酰氨基酚來緩解發熱和疼痛。
★使用偽麻黃堿來減輕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使用馬來酸氯苯那敏來緩解打噴嚏和流鼻涕。
★使用右美沙芬來減少咳嗽。
目前,藥店售賣的感冒藥,如白加黑、泰諾、康泰克等,主要就是由它們組成。另外,有時也會應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如金剛烷胺。
感冒后吃西藥的利弊
相比中藥,西藥在緩解癥狀方面收效更快,但會有一些不良反應,如頭暈、嗜睡、口干、乏力等。同時,消化性潰瘍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和青光眼患者,在選擇西藥感冒藥時應極為慎重,建議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
感冒應該吃什么中藥?
從中醫學角度看,感冒主要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暑濕感冒,是不同體質患者感受不同邪氣造成的,治療上講究辨證論治,臨床也有很多中成藥可供選擇。如:
1、風寒感冒
主要特點為頭痛、流清鼻涕、痰白稀、有明顯的受涼史,治療上宜選用風寒感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等。
2、風熱感冒
主要特點為咽喉腫痛、鼻涕黃濁、痰黃黏和口渴,治療上宜選用桑菊感冒片、連花清瘟顆粒等。
3、暑濕感冒
主要特點為頭暈頭重、四肢倦怠和惡心嘔吐等,宜選用藿香正氣類中成藥。
感冒后吃中藥的利弊
中藥在個體化對證治療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能夠根據不同患者感冒的類型區別用藥,但辨證選藥十分重要。因此,不建議患者僅憑藥品名稱有“感冒”二字就購買,也不建議患者根據自己的癥狀摸索選藥,而應遵循醫師或藥師的意見,否則有因吃錯藥而延緩或加重病情的風險。同時,飲食上注意避免滋膩、辛辣、肥甘厚味和生冷的食物,宜以清淡飲食為主。
中西藥聯用可以嗎?
由于現有藥店售賣的西藥、中藥和中西藥復合制劑品種很多,其成分也各不相同。因此,無論是中藥與中藥的聯用、西藥與西藥的聯用,還是中藥與西藥的聯用,均應十分慎重。建議患者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不宜自己加用藥品。
感冒后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
感冒一般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但當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出現新的不適癥狀時,需要及時就醫。在醫師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的前提下,需要按照醫囑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為什么感冒期間不宜服用滋補類中藥?
仔細閱讀很多治療感冒的中成藥說明書(如感冒清熱顆粒、連花清瘟膠囊等),會發現在【注意事項】里有這樣一句話“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類中藥”,這是什么意思呢?
也許您會想,是不是這兩個中成藥之間有什么相互作用呢?呃,這么想也對。但是更準確的說法不是兩個中成藥,或者這兩個中成藥組分之間存在不好的相互作用,而是說,感冒期間不適合服用滋補類中藥或中成藥,是病證原因造成的用藥不適宜。為什么會這樣呢?
有人說,感冒時大都會有咽痛、發熱的癥狀,也就是說,大部分感冒患者或多或少的具有熱性癥狀,而滋補類中藥也大多為溫熱性中藥,如熟地黃、淫羊藿、阿膠等,如果在伴有熱性癥狀的感冒時使用溫熱性中藥,豈不是火上澆油,越來越熱?所以,感冒時不宜使用滋補性中藥。這種說法具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確,因為這種意思的準確表述應該是“感冒發熱時不宜使用溫熱性中藥”,而不是“感冒期間不宜使用滋補類中藥”。
更為準確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實,只要通過簡單的表里辨證法,就可以有一個很好的解釋。中醫理論強調陰陽辨證法,陰陽辨證法除了寒熱辨證、虛實辨證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辨證就是表里辨證。
有些疾病可以歸為表證(又叫外感),如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而有些疾病可以歸為里證(又叫內傷),如臟腑氣血虛弱證。歸為表證的疾病,基本治法就是治表,如疏風散寒解表。歸為里證的疾病,基本方法就是治里,如補氣養血填精。對于一般疾病的治療,表證和里證是不同的,所謂“內傷外感,頗相疑混,誤治必死,極當詳辨”(《醫學源流論》)。
在外感和內傷的治療上,傳統中醫強調“以內癥多者,是內傷重于外感,補養為先。外癥多者,是外感重于內傷,解散為急”。“客邪初至,病勢方張,若要補之,未免閉門留寇”。什么意思呢?就是表證和里證的治療需要有先有后,如果在外感初起,外邪剛盛的時候采取補益的治療方法,則會導致外邪不宜祛除。所以,外感和內傷的治療是需要有先后的,不宜同時使用。從病勢和藥性角度看,解表藥藥性向外散邪祛邪,而滋補藥藥性向內填之補之,也是相反的。
綜上,由于傳統理論認為,外感表證與內傷里證需要分別論治,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而不是同時等強度開始,所以,感冒期間不宜服用滋補類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