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可通過全子宮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等方式治療。子宮內膜癌可能與雌激素水平過高、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林奇綜合征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異常陰道出血、下腹部疼痛等癥狀。
全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常見手術方式,適用于早期患者。手術通過切除子宮及宮頸,徹底去除病灶。術后需定期復查,監測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變化。患者術后可能出現尿失禁、盆腔疼痛等并發癥,需加強盆底肌鍛煉。
雙側附件切除術通常與全子宮切除術聯合進行,適用于絕經前患者。手術切除雙側卵巢和輸卵管,降低雌激素水平。術后患者可能出現更年期癥狀,可考慮激素替代治療。定期隨訪內分泌水平和骨密度變化至關重要。
淋巴結清掃術用于評估癌細胞是否轉移,常與子宮切除術同期進行。手術清除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明確分期。術后可能出現淋巴水腫,需穿戴壓力襪并避免下肢受傷。定期進行淋巴引流按摩有助于緩解癥狀。
腫瘤細胞減滅術適用于晚期患者,盡可能切除可見病灶。手術可緩解癥狀并提高后續治療效果。術后需結合放療或化療等綜合治療。密切監測CA125等腫瘤標志物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腹腔鏡或機器人輔助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適用于早期患者。手術通過小切口完成,出血少且住院時間短。術后需注意切口護理,避免感染。微創手術對術者技術要求較高,需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
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需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豆制品,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高脂肪、高糖飲食,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根據恢復情況逐步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增強體質。術后3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定期復查盆腔超聲和腫瘤標志物。保持樂觀心態,參加支持小組有助于心理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