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積水是尿液排出受阻導致腎臟內壓力增高的病理狀態,多數情況下通過及時干預可有效控制。
腎積水根據病因可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兩類。梗阻性腎積水常見于輸尿管結石、腫瘤壓迫或前列腺增生等,尿液流動受阻導致腎盂擴張;非梗阻性腎積水可能與先天性輸尿管狹窄、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有關。輕度腎積水可能僅表現為腰部隱痛,重度時可出現劇烈腰痛、血尿甚至腎功能減退。
1、生理性因素:
妊娠期子宮增大可能壓迫輸尿管引發暫時性腎積水,分娩后多自行緩解;大量飲水后短暫性尿流增快也可能出現生理性腎盂擴張,通常24小時內恢復。
2、病理性因素:
病理性腎積水可能與泌尿系結石、腫瘤占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腰部脹痛、排尿困難等癥狀。結石移動可能造成突發性絞痛,腫瘤生長則多伴隨無痛性血尿。長期未治療的腎積水會導致腎皮質變薄,最終可能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量,避免高草酸飲食如菠菜、濃茶等。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促進代謝,但應避免劇烈跳躍動作。定期復查泌尿系超聲監測積水程度,出現發熱或疼痛加劇需立即就醫。對于先天性因素患者,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腎功能和尿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