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脖子”,是間擦疹或擦爛紅斑或浸漬皮炎的俗稱,是由于皮膚褶皺處潮濕、積汗、不透氣、不衛生、相互摩擦導致皮膚紅斑、甚至潰爛、滲液,是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好發于頸前、耳后、腋窩、腹股溝、會陰等皮膚褶皺處。嬰兒的頸部較短,仰臥位頻繁轉頭時,皮膚褶皺處容易因摩擦、出汗或奶汁刺激、散熱不良而出現“淹脖子”。
得了“淹脖子”,首先要注意頸部護理,需保持頸部干爽、透氣、清潔,喂奶時要避免奶汁、口水流到脖子處,寶媽可用清水給寶寶洗完脖子后用干棉布輕柔蘸干,再涂上紫草油,可以起到隔離、潤膚、抗炎的作用。不要用芝麻油等食用油涂抹,因為沒有抗炎作用,效果不好。
如果“淹脖子”面積大,較嚴重,可以給予含激素的藥膏,如尤卓爾、艾洛松,這些藥物都是一線藥,大醫院使用廣泛,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都是非常安全的,而且療效好。
如果局部有皮膚破潰,可以另涂抗生素膏防治細菌感染,如外用夫西地酸或百多邦。如果懷疑繼發皮膚真菌感染,可以用抗真菌藥膏,如派瑞松,既有抗真菌作用,又有激素的抗炎作用,效果很好。
最后說一下爽身粉或痱子粉,以前是推薦用于治療“淹脖子”的,因為可以起到干爽皮膚的作用,但目前已經不推薦了,原因是撲粉容易飄散在空中,可能被寶寶吸入從而損傷呼吸道。
嬰兒皮膚褶皺部位最容易發紅,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