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癥狀可能由微血管瘤形成、視網膜出血、硬性滲出、棉絮斑、新生血管增生等原因引起。
1、微血管瘤:視網膜毛細血管壁局部膨出形成微小瘤體,早期表現為無痛性視力模糊。通過眼底熒光造影可明確診斷,控制血糖血壓是關鍵干預手段。
2、視網膜出血:毛細血管破裂導致點狀或片狀出血,患者常主訴眼前漂浮物增多。出血吸收期需避免劇烈運動,嚴重者需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
3、硬性滲出:脂蛋白沉積形成黃色邊界清晰的斑塊,多分布于黃斑區周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評估滲出程度,強化血脂控制配合視網膜激光治療。
4、棉絮斑:神經纖維層缺血性梗死呈現白色絮狀病灶,提示視網膜缺血缺氧。需進行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同時監測腎功能和尿蛋白水平。
5、新生血管增生:視網膜嚴重缺血誘發異常血管生長,可能引發玻璃體積血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需行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全視網膜光凝,必要時使用雷珠單抗抑制血管增生。
糖尿病患者應保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采用低GI飲食如燕麥、藜麥,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需散瞳眼底檢查,出現突然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急癥表現需24小時內就診。嚴格戒煙并控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可有效延緩病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