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過規范抗生素治療、定期血清學檢測、避免性接觸傳播、追蹤密切接觸者、心理支持等方式干預。該病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母嬰垂直傳播、血液暴露等途徑傳染。
1、抗生素治療:青霉素是梅毒治療的首選藥物,對早期梅毒療效顯著。芐星青霉素常用于肌肉注射,多西環素適用于青霉素過敏者。晚期梅毒需延長療程,神經梅毒需靜脈給藥。治療期間需完成全程用藥,避免耐藥性產生。
2、血清學監測:治療后需定期檢測非特異性抗體滴度RPR或TRUST,每3個月復查直至轉陰。特異性抗體TPPA可能終身陽性,不作為療效判斷標準。血清固定現象需結合臨床表現評估。
3、傳播阻斷:治療期間禁止無保護性行為,直至醫生確認無傳染性。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傳播風險。確診后應通知近期性伴侶接受篩查,母嬰傳播可通過產前篩查和青霉素預防阻斷。
4、接觸者管理:過去90天內與患者發生性接觸者需接受預防性治療,即使檢測陰性。新生兒梅毒暴露需立即進行青霉素治療,同時檢查腦脊液和長骨X線。職業暴露后應緊急預防用藥。
5、心理干預:確診后可能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支持團體有助于減輕病恥感,醫生需耐心解釋疾病可治愈性。合并HIV感染需加強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管理。
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鋅促進免疫修復。避免飲酒減輕肝臟負擔,規律作息有助于康復。治療后第一年每3個月復查血清,第二年每6個月隨訪,長期監測心血管和神經系統并發癥。日常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共用剃須刀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