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腸溶片為腸溶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或類白色。艾普拉唑腸溶片的主要成份為艾普拉唑。化學名稱:5-(1氫-吡咯-1-基)-2-[[(4-甲氧基-3-甲基)-2-吡啶基]-甲基]-亞磺酰基-1氫-苯并咪唑。那么,艾普拉唑腸溶片的不良反應有什么呢?
艾普拉唑腸溶片的人體藥代動力學結果顯示,艾普拉唑腸溶片對受試者單次口服(晨起空腹)本品5mg、10mg、20mg,Cmax、AUC隨用藥劑量增加而增加,艾普拉唑腸溶片在人體內的過程基本符合線性動力學特征。艾普拉唑腸溶片在受試者的尿中未檢測到原形藥。艾普拉唑腸溶片對受試者連續7天口服本品,艾普拉唑腸溶片的劑量為10mg/天。
艾普拉唑腸溶片屬不可逆型質子泵抑制劑,艾普拉唑腸溶片的結構屬于苯并咪唑類。艾普拉唑腸溶片經口服后選擇性地進入胃壁細胞,艾普拉唑腸溶片轉化為次磺酰胺活性代謝物,艾普拉唑腸溶片與H+、K+-ATP酶上的巰基作用,形成二硫鍵的共價結合,艾普拉唑腸溶片不可逆抑制H+、K+-ATP酶,艾普拉唑腸溶片可以產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艾普拉唑腸溶片的不良反應:在國內臨床試驗中共有507例受試者使用過本品,有85%的把握度發現發生率為1/250的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大于1%、小于10%)有腹瀉(2.41%)、頭暈頭痛(2.41%)、血清轉氨酶(ALT/AST)升高(1.81%);少見不良反應(發生率大于0.1%、小于1%)有皮疹、蕁麻疹、腰痛、腹脹、口干口苦、胸悶、心悸、月經時間延長、腎功能異常(蛋白尿、BUN升高)、心電圖異常(室性期前收縮、I度房室傳導阻滯)、白細胞減少等。上述不良反應常為輕、中度,可自行恢復。本品已完成的Ⅲ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用藥的療程為4周,目前尚未獲得更長時間用藥的安全性數據。
藥物選擇須慎重,建議患者在使用本產品應詳細了解藥物的禁忌、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這樣才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經濟地用藥,請在專業的醫師或執業藥物指導下使用。藥房,為您提供重大慢性疾病用藥、飲食護理信息。如果你對本產品還有別的疑問,歡迎撥打全國免費服務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