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主要用治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或有汗不暢、脈浮之外感表證,部分解表藥還可治療咳嗽氣喘、麻疹不透、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癰疽初起等。現代醫學用于治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皮膚病等,常與解熱鎮痛、抗菌、抗病毒、止咳平喘等西藥合用。有研究認為,部分解表藥(如麻黃、柴胡、葛根)含生物堿、鞣質、皂苷、黃酮類等成分,與部分西藥存在配伍禁忌。
麻黃及其制劑
麻黃
麻黃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等。主要含生物堿、揮發油、鞣質。具有發汗、平喘、抗炎、抗過敏、興奮中樞及升高血壓等藥理作用。
含麻黃的中成藥有:
表實感冒顆粒、風寒感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口服液)、感冒軟膠囊、傷風停膠囊、感冒疏風丸、風濕骨痛丸(膠囊)、寒濕痹顆粒(片)、祛風舒筋丸、疏風定痛丸、舒筋丸、天和追風膏、追風透骨丸(片)、寒熱痹顆粒、骨苓通痹丸、風濕痹康膠囊、痹痛寧膠囊、小青龍膠囊(合劑、顆粒、糖漿)、射麻口服液、風寒咳嗽顆粒(丸、沖劑)、通宣理肺丸(膠囊、口服液、片、顆粒、膏)、急支糖漿、小兒宣肺止咳顆粒、小兒清熱利肺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小兒清肺化痰口服液(顆粒)、小兒麻甘顆粒、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寶咳寧顆粒、兒童清肺丸(口服液)、兒童咳液、小兒咳喘顆粒、鷺鷥咯丸、鼻炎滴劑、滴通鼻炎水、鼻炎片、千柏鼻炎片等。
1.理化禁忌
有資料顯示,麻黃含生物堿,與助消化的酶制劑、含金屬離子藥物、部分抗菌藥物(如四環素類、磺胺類、大環內酯類等)、碘化物、溴化物等西藥合用,可形成難溶性物質或沉淀,使藥效降低,二者不宜同時服用;藥用炭、次碳酸鉍等藥物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在胃腸中會吸附麻黃堿,使麻黃堿吸收減少,作用減弱,亦不宜同時服用。
2.藥理禁忌
有研究顯示,麻黃的主要有效成分麻黃堿具有擬腎上腺作用,能對抗降壓藥的降壓作用,故不宜與降壓藥合用;
能促進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不宜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合用,以免增加這類西藥的毒副作用;
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異煙肼、優降寧、苯乙胺)合用,以免使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單胺類神經遞質不被酶破壞而儲存在神經末梢,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心律不齊、運動失調,嚴重者可引起高血壓危象;
不宜與抗震顫麻痹藥(如苯海索、卡馬特靈、左旋多巴等)合用,以免導致血壓驟升,若已服用麻黃及其制劑,則需停藥兩周后,才能服用抗震顫麻痹藥物;
麻黃堿具有中樞興奮作用,不宜與鎮靜催眠藥合用,以免產生藥理拮抗,使鎮靜催眠作用減弱;
不宜與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如咖啡因)合用,以免使中樞興奮作用增強,出現頭暈、耳鳴、躁動不安、呼吸加快、肌肉抽搐等不良反應;
麻黃堿具有興奮心肌作用,不宜與強心苷類藥物合用,可致心律失常,增加強心藥的心臟毒性作用;
不宜與氨茶堿合用,兩者都具有平喘作用,合用后的效果并不比單用好,但毒性增加1~3倍,可致惡心、嘔吐、心動過速、震顫、頭痛頭暈、心律失常等;
不宜與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合用,兩者都具有發汗作用,合用時易致大汗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