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比率通常指血液內的中性粒細胞占所有白細胞的百分比。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可能是因為外界環境刺激、藥物因素、營養不良、病毒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原因所致,需要配合醫生做治療。
1、外界環境刺激:長時間處在化學污染或射線污染環境中,可能引起血液損傷,從而導致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偏低,此時需要減少外界環境刺激。
2、藥物因素:使用某些藥物,比如某些非甾體消炎藥、抗生素或抗結核藥物等,可能會影響到骨髓的造血功能,從而導致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水平降低,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停用或更換藥物。
3、營養不良:如果長期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導致體內的營養物質缺乏,會引起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數量較少,此時需要補充消耗所需的營養物質,吃高營養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等。
4、病毒感染:白細胞一般屬于機體重要的防御系統,如果存在病毒感染,白細胞要抵御和消滅入侵的病毒,所以可能會出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數值都偏低的現象。建議遵醫囑使用抗病毒口服液、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治療。
5、再生障礙性貧血:該疾病可能會導致造血功能低下,使血容量不足,形成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不足,可以配合醫生靜脈滴注血漿治療。
如果出現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