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不修復可能引發鄰牙傾斜、對頜牙伸長、咀嚼功能下降、顳下頜關節紊亂、面容衰老等問題。長期缺牙會導致牙槽骨萎縮,增加后續修復難度。
1、鄰牙傾斜:缺失牙兩側的牙齒會向缺隙處傾斜移動,破壞正常咬合關系。傾斜牙與鄰牙接觸點消失,易嵌塞食物殘渣,誘發齲齒和牙周炎。建議3-6個月內采用活動義齒或種植牙修復。
2、對頜牙伸長:缺失牙對應的上頜或下頜牙齒會向缺牙區過度萌出,導致咬合平面紊亂。伸長牙可能暴露牙本質引發敏感,嚴重時需通過正畸牽引或調磨處理。早期修復可避免咬合創傷。
3、咀嚼效率降低:后牙缺失會使磨碎食物能力下降50%以上,長期單側咀嚼可能引發消化不良。前牙缺失影響切割功能,導致進食蔬果困難。修復后可恢復80%以上咀嚼效能,推薦選擇種植修復方案。
4、關節負荷異常:單側缺牙導致雙側顳下頜關節受力不均,可能出現彈響、疼痛、張口受限等癥狀。咬合平衡破壞后,關節盤易發生移位。需通過咬合重建恢復關節穩定性,嚴重者需關節腔灌洗治療。
5、牙槽骨吸收:缺牙區骨組織每年以0.5-1mm速度萎縮,三年后骨量可能喪失60%。骨高度不足會影響傳統義齒固位,種植修復需先行骨增量手術。保持牙槽嵴形態對維持面部支撐至關重要。
缺牙患者應保證每日鈣質攝入1000mg,可通過乳制品、豆制品、深綠色蔬菜補充。建議進行咬肌訓練如咀嚼無糖口香糖,每周3次每次15分鐘。修復后每年需進行口腔檢查,使用沖牙器清潔義齒鄰面,避免過硬食物造成修復體折裂。長期缺牙者修復前需拍攝CBCT評估骨條件,吸煙患者種植成功率下降30%,建議術前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