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可通過保持衛生習慣、規范醫療操作、增強免疫力、調節激素水平、控制基礎疾病等方式預防。該疾病通常與細菌感染、宮腔操作損傷、免疫力低下、內分泌紊亂、慢性炎癥擴散等因素相關。
1、衛生防護:日常需注意經期及性生活衛生,避免使用不潔衛生用品。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并更換內褲,性交前后雙方均應清潔。經期避免盆浴及游泳,減少病原體上行感染風險。
2、規范醫療操作:宮腔手術或檢查后需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人工流產、刮宮等操作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術后兩周內禁止性生活。放置宮內節育器后需定期復查,出現異常出血及時就醫。
3、免疫管理: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可增強體質。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避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
4、激素調節:圍絕經期女性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替代治療。通過瑜伽、冥想緩解壓力,減少皮質醇分泌異常。多食用亞麻籽、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維持子宮內膜正常代謝。
5、疾病控制:及時治療盆腔炎、宮頸炎等鄰近器官感染。結核病患者需完成全程抗結核治療。糖尿病患者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壓患者維持血壓<140/90mmHg。
預防子宮內膜炎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方案,每日攝入300g深色蔬菜補充抗氧化物質,每周食用3次深海魚類獲取Omega-3脂肪酸。堅持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出現異常陰道分泌物或下腹墜痛時,建議48小時內就診婦科進行陰道超聲和分泌物培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