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變癢不一定是好轉的表現,可能是局部炎癥反應或創面愈合過程中的常見癥狀。
痔瘡發作期常伴隨肛門瘙癢,這與黏膜分泌物刺激、局部衛生狀況或過敏反應有關。急性期水腫消退后,神經末梢暴露可能加重瘙癢感;慢性期肉芽組織增生也會引發類似癥狀。臨床上需區分三種情況:血栓性外痔破潰后滲液刺激皮膚、內痔脫出導致的濕疹樣改變,以及術后傷口愈合期的神經修復現象。建議通過肛門鏡檢查確認痔核大小及黏膜狀態,排除真菌感染等繼發病變。
1、炎癥反應階段:
痔核充血腫脹時會釋放組胺等炎性介質,刺激周圍神經引發瘙癢。此階段可見肛門潮紅、淺表糜爛,需配合地奧司明片改善循環,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保護黏膜。每日用38℃溫水坐浴兩次,每次15分鐘,避免抓撓導致繼發感染。飲食需限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增加燕麥、火龍果等膳食纖維攝入。
2、創面修復階段:
血栓吸收或結扎術后7-10天可能出現陣發性瘙癢,這是新生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生長的正常現象。此時創面可見粉紅色肉芽組織,可外用濕潤燒傷膏促進愈合。需保持肛門清潔干燥,穿純棉透氣內褲,排便后使用嬰兒濕巾輕柔清潔。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避免影響組織修復。
日常護理應建立規律排便習慣,采用蹲姿排便減少腹壓,每次如廁不超過5分鐘。運動推薦提肛鍛煉,每日3組每組20次,可增強括約肌功能。瘙癢明顯時可冰敷肛周3分鐘緩解癥狀,但禁止使用含薄荷的止癢藥膏。若伴隨出血、流膿或持續疼痛,需及時排除肛瘺、肛周膿腫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