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不治療可能誘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需通過藥物控制、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干預。心絞痛通常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栓形成、血脂異常等因素引起。
長期未治療的心絞痛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持續進展,心肌供血不足加劇。患者可能出現靜息性胸痛,疼痛持續時間延長至15分鐘以上。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可遵醫囑使用硝酸甘油、美托洛爾、阿司匹林等藥物緩解癥狀。
不穩定斑塊破裂可能引發急性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完全閉塞。患者突發持續性胸骨后壓榨痛,伴隨冷汗、瀕死感。需立即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必要時行支架植入術或搭橋手術。
反復心肌缺血會引起心室重構,心臟泵血功能逐漸減退。活動后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典型表現。限制鈉鹽攝入至每日3克以下,配合呋塞米、螺內酯等利尿劑減輕心臟負荷。
缺血心肌電活動紊亂易誘發室性早搏、房顫等異常心律。心悸、頭暈癥狀明顯時需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胺碘酮、普羅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降低猝死風險。
嚴重冠狀動脈病變可能引發心室顫動,導致心源性猝死。既往有暈厥史的患者應植入心臟復律除顫器。戒煙、控制血壓低于140/90mmHg等綜合管理至關重要。
每日攝入深海魚類補充ω-3脂肪酸,堅持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150分鐘。監測晨起靜息心率,定期復查血脂四項與心臟超聲。突發胸痛超過20分鐘不緩解時需立即呼叫急救,避免自行駕車就醫延誤血運重建黃金時間。長期規范用藥配合心臟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