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家庭自備藥物清單”。因最近各地防疫政策陸續進行調整,不少市民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也有一些市民認為,感染后的居家隔離與康復確實更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在家中備用藥物也能以防萬一。
醫學專家指出,秋冬季節原本就是上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適當備藥無可厚非。但是,家庭用藥也必須謹慎,盲目服藥、過量服藥,甚至耽誤就診均可釀成大禍。
家庭需要備用哪些藥?
張順國指出,“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目前并未有針對奧密克戎的特效藥,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家庭用藥的作用是緩解癥狀的對癥下藥,秋冬季節本應有少許備量,但絕非目前坊間的“搶購”“囤貨”。“藥品均有保質期,過量購買得不償失。”
那么,哪些藥物需要備用?他表示,按照針對呼吸道感染的退燒、止咳藥物,和針對消化道感染的止吐、止瀉藥物,大致可以分類備用。如常見緩解發熱頭痛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緩解咳嗽的宣肺敗毒顆粒、急支糖漿;緩解咳痰的復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止瀉止吐的曲美布汀、匹維溴銨、蒙脫石散等。“對于成人患者而言,可根據自身體感和癥狀適量用藥,但切忌大量服用、疊加服用,即同種類藥物服用一種即可。”
此外,張順國也特別提到了抗生素,“如需居家備用,建議使用頭孢克洛,它屬于廣譜抗生素,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都有較好的效果,可根據年齡服用粉劑或膠囊。”他介紹,根據臨床數據,頭孢克洛在患兒中用量排名前3位,但不良反應排名在三四十名之外,僅偶爾有輕微皮疹等,可供居家備選。”
面對新冠,兒童居家用藥有必要嗎?
“以上提到的相關藥品,成人對癥適當服用一般不會造成不良后果,但我呼吁廣大家長,如孩子已經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而非在家自主服藥。”張順國說,“如某地區出現疫情反復,不便出行就醫的,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的藥師門診進行問詢,在專業醫師或藥師的評估后再居家用藥。”
他說,對于無癥狀或輕癥的患兒,無需服藥,多喝水、保持充足休息即可,“38.5度以下發熱患兒不必過度擔心,這也是身體的一種免疫保護機制”;而已出現癥狀的患兒,并非一定是單純由于奧密克戎導致的病情,而且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過量服用可能造成肝腎功能受損、電解質紊亂等,甚至嚴重后果。
張順國說,一些家長聽不得孩子咳嗽,“其實和低燒一樣,咳嗽也是一種機體的自我免疫,不必急著使用止咳藥,輕微咳嗽可有助排毒。”對于可能在居家期間造成的感染,他尤其提到,家中的陽性感染者要做好隔離,減少家人的交叉感染風險,做好消殺工作。“上一輪上海疫情中,我們就在方艙醫院遇到了一個案例:媽媽是陽性感染者,但年幼的女兒后續2周內檢測均為陰性,沒有感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證一人一間、分餐進食,對共用品、尤其是洗手間的物品進行充分消殺,可最大限度保護自己和家人。此外,‘三件套’‘五還要’依舊是防疫的重中之重,比起盲目囤藥,勤洗手通風、戴好口罩保持距離,是更直接的預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