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宮內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癥、神經系統損傷、呼吸窘迫綜合征、先天性畸形及生長發育遲緩等后果。
病原體通過胎盤或產道侵入胎兒血液循環,引發全身炎癥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或低體溫、喂養困難、皮膚花紋。需立即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曲松、萬古霉素,并進行血培養監測。
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等病原體可突破血腦屏障,導致腦膜炎、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患兒可能出現驚厥、肌張力異常、原始反射消失。需進行腦脊液檢查及營養神經治療,必要時聯合更昔洛韋抗病毒。
B族鏈球菌感染易引發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病理表現為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患兒出現呻吟樣呼吸、三凹征、血氧飽和度下降。需氣管插管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配合高頻振蕩通氣支持。
風疹病毒、弓形蟲等TORCH感染可干擾器官發育,常見心臟室間隔缺損、小頭畸形、視網膜病變。孕早期感染風險更高,需通過超聲心動圖、頭顱MRI等影像學評估,部分病例需擇期手術矯正。
慢性宮內感染導致營養消耗增加,表現為低出生體重、頭圍偏小。遠期可能出現認知障礙、運動發育落后。需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曲線,強化母乳喂養或使用早產兒配方奶,必要時進行康復訓練。
預防需從孕前TORCH篩查開始,孕期避免生肉接觸、規范產檢。分娩時B族鏈球菌陽性孕婦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生后注意體溫監測,提倡母乳喂養增強免疫力。對疑似感染新生兒應完善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炎癥指標檢測,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家長需掌握正確喂養姿勢,定期進行聽力篩查和發育評估,必要時轉診至新生兒隨訪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