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能否治愈需根據具體類型和分期判斷,早期干預可顯著提高生存率。
一、急性肝衰竭的治療前景:
急性肝衰竭起病急驟但部分病例可逆轉。病毒性肝炎、藥物中毒等病因明確者,通過人工肝支持系統清除毒素,配合保肝藥物如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等治療,約30%-50%患者肝功能可逐漸恢復。需密切監測凝血功能與意識狀態,若48小時內無改善需評估肝移植指征。
二、慢性肝衰竭的分期管理:
代償期患者通過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利尿劑控制腹水,限制蛋白質攝入預防肝性腦病,五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失代償期出現黃疸、腹水或消化道出血時,需聯合人血白蛋白輸注和血管活性藥物,此時肝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合并肝腎綜合征者預后較差,生存期通常不超過12個月。
日常需嚴格禁酒并控制鈉鹽攝入,每日測量體重和腹圍變化。優質蛋白飲食以豆制品和魚類為主,避免堅硬食物劃傷曲張靜脈。出現嗜睡或性格改變應立即就醫。適度進行床邊腳踏車訓練可預防肌肉萎縮,但需避免劇烈運動誘發消化道出血。心理支持對緩解患者焦慮至關重要,家屬應學習肝性腦病早期識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