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膚病是由真菌感染皮膚、毛發(fā)或甲板引起的一類傳染性疾病,常見類型包括足癬、股癬、體癬、手癬及甲真菌病。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霉菌是主要致病菌,通過直接接觸或共用物品傳播。
1、足癬:多由紅色毛癬菌感染足部皮膚引起,表現(xiàn)為趾間糜爛、足底脫屑或水皰。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氣鞋襪,外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噴霧劑可緩解癥狀。避免赤腳行走于公共浴室。
2、股癬:腹股溝區(qū)域出現(xiàn)的環(huán)狀紅斑伴瘙癢,常與局部潮濕多汗有關。使用酮康唑洗劑清洗患處,涂抹硝酸咪康唑軟膏。選擇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運動后及時清潔皮膚皺褶部位。
3、體癬:軀干四肢出現(xiàn)的圓形紅斑伴鱗屑,寵物接觸可能是感染源。局部應用克霉唑乳膏或萘替芬軟膏,衣物需60℃以上高溫洗滌。避免與患癬動物密切接觸,家庭成員需分開使用毛巾。
4、手癬:手掌干燥脫屑或水皰,多因搔抓足癬導致自身接種。治療需堅持外用盧立康唑凝膠4周以上,接觸洗滌劑時佩戴手套。合并甲真菌病者需配合口服伊曲康唑沖擊療法。
5、甲真菌?。杭装逶龊駵啙岢庶S白色,常繼發(fā)于手足癬。輕癥可涂阿莫羅芬搽劑,嚴重者需口服特比萘芬3個月。定期修剪病甲,消毒美甲工具,糖尿病患者需優(yōu)先控制血糖。
預防真菌感染需注意個人衛(wèi)生,沐浴后徹底擦干皮膚皺褶處。選擇吸濕排汗的衣物材質,避免長期穿戴不透氣的膠鞋或緊身褲。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場所建議自備拖鞋,定期用紫外線消毒鞋柜。飲食上適量補充富含鋅的海產(chǎn)品和堅果,限制高糖食物攝入。出現(xiàn)持續(xù)皮膚脫屑或指趾甲變形時,建議盡早就醫(yī)進行真菌鏡檢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