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傳統醫學認為,青蒿藥性苦、辛、寒,歸肝、膽經,具有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的作用,用于治療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暑邪發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功效作用
青蒿具有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的作用。
清虛熱、除骨蒸:
青蒿苦寒清熱,辛香透散,善入陰分,能清透陰分伏熱,適用于溫病后期,余熱未清,邪伏陰傷,虛熱內生導致的夜熱早涼、熱退無汗或低熱不退等癥。本品有清虛熱、除骨蒸的功效,與滋補肝腎之陰的藥物配伍,可用于治療肝腎陰虛、虛火內擾導致的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盜汗遺精、五心煩熱、舌紅少苔。
解暑熱:
青蒿苦寒清熱,辛香而散,能解暑熱,常用于治療外感暑邪、發熱口渴、頭痛頭昏等癥。
截瘧:
青蒿辛寒芳香,主入肝膽,能緩解瘧疾發作、寒戰壯熱,可用于瘧疾兼有暑熱或濕熱者。
退黃:
青蒿有利膽退黃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濕熱黃疸。
現代應用
1、青蒿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中青蒿素具有強烈的抗瘧原蟲作用,可運用于抗瘧藥中,如青蒿琥酯片。
2、青蒿具有解熱、鎮痛、抗炎、調節免疫等的作用,可運用于抗感冒藥、清熱藥中,如銀胡感冒散、咳感康口服液、重感靈片、去感熱注射液、復方樟腦軟膏、青蒿鱉甲片等。
3、青蒿還運可用于解暑藥中,如小兒暑感寧糖漿、生茂午時茶、閩東建曲等。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青蒿適用于夜熱早涼、陰虛發熱、勞熱骨蒸者;暑熱外感、發熱口渴者;瘧疾者。
夜熱早涼、陰虛發熱、勞熱骨蒸者:
青蒿能清虛熱、除骨蒸,可用于治療夜熱早涼、熱退無汗或低熱不退等癥,還可用于治療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盜汗遺精、五心煩熱、舌紅少苔。
暑熱外感、發熱口渴者:
青蒿能解暑熱,常用于治療外感暑邪、發熱口渴、頭痛頭昏等癥。
瘧疾者:
青蒿有截瘧的功效,能緩解瘧疾發作、寒戰壯熱,可用于瘧疾兼有暑熱或濕熱者。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脾胃虛弱、腸滑泄瀉者慎用。
原因:
青蒿藥性苦寒,脾胃虛弱、腸滑泄瀉者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
孕婦、嬰幼兒慎用。
孕婦:
青蒿藥性苦寒,對妊娠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所以謹慎使用。
嬰幼兒:
嬰幼兒脾胃發育尚未完全,青蒿性寒,可能會對嬰幼兒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慎用。
使用方法
水煎服,后下。青蒿含有揮發油,煎煮時間過長會影響藥效,需后下(其它藥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鐘時再將其放入,稱為后下),具體情況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6-12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確,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間需要合用其他藥物,請向醫生或藥師咨詢。
溫馨提示
青蒿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