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視可通過出生后6個月內出現的持續性眼位偏斜、家族史及眼科專科檢查綜合判斷。
1、臨床表現判斷:
先天性斜視患兒通常在出生后6個月內出現單眼或雙眼持續性偏斜,表現為眼球向內、外、上或下固定方向偏移。內斜視俗稱"斗雞眼"最為常見,占先天性斜視的70%-80%。部分患兒會伴隨代償性頭位偏斜,如習慣性歪頭視物。若嬰幼兒出現對眼、畏光、頻繁揉眼或視覺追蹤能力差等情況,需高度警惕。
2、醫學檢查確診:
眼科醫生會采用角膜映光法、遮蓋-去遮蓋試驗、三棱鏡交替遮蓋試驗等專業檢查評估眼位。對于不配合的嬰幼兒,可使用優先注視法或視覺誘發電位檢查。需排除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器質性病變,通過散瞳驗光確認是否合并屈光不正。眼底檢查可觀察黃斑中心凹位置,輔助判斷是否存在眼球解剖結構異常。
確診后需根據斜視類型制定干預方案,非調節性內斜視建議2歲前手術矯正,外斜視可先進行視覺訓練。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強光刺激,定期復查視力及雙眼視功能發育情況,3歲前建立屈光檔案有助于預防弱視。哺乳期母親需保證維生素A攝入,嬰幼兒補充DHA促進視覺神經發育,避免長時間近距離注視電子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