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病可通過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抗凝藥物、β受體阻滯劑、強心苷類藥物等方式治療。心臟瓣膜病可能與風濕熱、退行性變、感染性心內膜炎、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心臟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呼吸困難、心悸、乏力、胸痛、水腫等癥狀。
1、利尿劑:呋塞米、氫氯噻嗪、螺內酯等利尿劑可減輕心臟負荷,緩解水腫和呼吸困難。這類藥物通過促進鈉水排泄降低血容量,適用于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用藥期間需監測電解質平衡。
2、血管擴張劑: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硝普鈉等藥物能擴張外周血管,減少心臟射血阻力。尤其適用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可延緩左心室功能惡化。需注意體位性低血壓風險。
3、抗凝治療: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用于預防房顫相關血栓栓塞。二尖瓣狹窄患者合并房顫時,卒中風險顯著增加。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保持INR在2-3之間。
4、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可控制心率,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適用于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瓣膜病患者,能減輕心悸癥狀。禁用于嚴重主動脈瓣狹窄伴低血壓者。
5、強心苷類:地高辛通過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輸出量,適用于快室率房顫伴心功能不全者。需警惕洋地黃中毒,出現惡心、視覺異常時應及時就醫。
日常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累計150分鐘。監測體重變化,下肢水腫加重時及時就診。睡眠時抬高床頭可減輕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定期復查心臟超聲評估瓣膜功能,嚴重病變者需考慮瓣膜修復或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