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通常把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是受了風寒之邪,應該用辛溫之類的藥物,若誤用了涼藥,風寒不能通過汗發出來,會導致病情不易好轉。風熱感冒是感受了風熱之邪,應使用清涼之類的藥,若用了熱藥則有幫助熱邪的作用,甚至轉成其他更多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風熱。風寒感冒,切不可認為冬天是風寒而夏天是風熱感冒,分清風寒與風熱有利于對癥用藥,不誤病情。
風寒與風熱感冒鑒別
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發熱癥狀發熱輕。惡寒重。無汗。發熱重。惡寒輕。有汗流涕癥狀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流黃涕。咳嗽痰粘或黃咽喉癥狀無咽喉紅腫熱痛有咽喉紅腫痛疼口渴癥狀口不渴或渴。喜飲。苔薄白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溥黃病困誘因處感風寒之邪。肺衛失宣外感風熱之邪,肺失清肅治療以發散風寒,辛溫解表為之[主要發汗,散寒]以發散風熱,清熱解毒為主飲食調理服藥后可喝些粥或熱湯微微發汗,以身藥力驅風寒。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柴浩然老中醫在實踐中總結出辨證風寒風熱感冒鑒別經驗:
一是從體質上辨別,凡素體陽虛氣弱者,表證多為風寒,即使感受風熱之邪,亦多從陰化寒;陰虛血虧者,表證多為風熱,即使感受風寒之邪,亦多從陽化熱,此體質所然也。
二是從疑似癥狀上辨析,如風熱表證多有咽痛,然風寒束表,肺衛郁閉,營陰郁滯,咽喉血行不暢亦可見咽痛。其特點為痛而不腫,與表熱咽痛且又紅又腫不同。
三是從舌脈象上察按,如風熱表證多見薄黃苔,然風寒表證因表閉陽郁過重,亦可見舌苔薄黃。其特點是苔薄黃而口不渴,與風熱表證苔薄黃而口渴不同。又如風熱表證脈多浮數,而風寒表證因寒邪束表,陽氣郁遏,鼓動血行亦見數脈。其特點為脈浮緊而數,與風熱表證脈浮數同中有異。
常見的用于治療感冒中成藥:
風寒感冒藥
風熱感冒藥
氣虛及其他類型感冒藥
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感冒疏風片、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解熱感冒片、調胃消滯丸、姜棗祛寒沖劑、撲感片、外感風寒顆粒、發汗散、熱丸搜風理肺丸、正氣片。
風熱感冒顆粒、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銀柴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柴胡口服液、復方金銀花沖劑、復方桑菊感冒沖劑、復方桑菊感冒片、復方四季青片、復方野菊花感冒顆粒、感冒舒顆粒、維C銀翹片、感冒解熱沖劑、精制銀翹解毒片、清熱感冒沖劑、小兒感冒顆粒、小兒熱速清口服液、小兒風熱清口服液、小兒解表顆粒、小兒清咽沖劑。
參蘇丸、感冒解表丸、香菊感冒顆粒、桑姜感冒片、傷風感冒沖劑、感冒解毒顆粒、清熱靈顆粒、復方藿香片、荊防敗毒片、加味藿香正氣丸、荊菊感冒片、梅蘇沖劑、感冒安片、感冒靈沖劑、感冒靈膠囊、復方公英片、感特靈膠囊、傷風停膠囊、香石雙解袋泡劑、感冒咳嗽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