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不會傳染。該疾病由長期過量飲酒導致肝臟損傷引起,屬于自身行為相關的代謝性疾病,不具備病原體傳播途徑。
酒精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
酒精性肝病的核心病因是乙醇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長期飲酒會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炎癥壞死及纖維化,最終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發(fā)病過程與個體遺傳易感性、飲酒量及持續(xù)時間密切相關,常見于每日攝入乙醇量超過40克的男性或20克的女性,持續(xù)5年以上者風險顯著增加。
疾病分期與典型表現(xiàn):
早期表現(xiàn)為單純性脂肪肝,可能出現(xiàn)右上腹隱痛或乏力;進展為酒精性肝炎時可見黃疸、食欲減退;肝硬化階段則伴隨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臨床診斷需結合飲酒史、肝功能檢測及影像學檢查,肝活檢是確診金標準。
治療需立即戒酒并實施營養(yǎng)支持,補充維生素B族及蛋白質。藥物干預可選用多烯磷脂酰膽堿修復肝細胞膜,甘草酸制劑抗炎保肝,必要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控制重癥肝炎。終末期肝硬化患者需考慮肝移植。日常需嚴格避免酒精攝入,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及肝臟彈性檢測。合并腹水者需限制鈉鹽攝入,食管靜脈曲張患者應避免粗糙食物以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