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病毒性肺炎需與病毒以外的病原體引起的小兒肺炎、哮喘、支氣管炎、氣道異物等相鑒別,根據以上所訴臨床特點及實驗室檢查不難鑒別。
輕癥小兒給以適當治療后多在1-2周內即痊愈,可在門診或家庭治療,重癥需及時住院予中西醫結合治療。
1.一般治療:環境要安靜、室內要經常通風并保持一定溫度(20℃左右)及濕度;對小兒有耐心,使其精神愉快,家長不要過度緊張,保證其休息避免過度治療措施;發熱視其情況給以退熱藥;煩躁不安可予吸氧或鎮靜藥;咳喘者可予止咳平喘藥(如氨溴索、美普清、沙丁胺醇等)口服或靜脈滴注,亦可選擇霧化或理療,痰多者可予吸痰。
2.西醫治療:1)抗病毒:比起抗細菌的抗生素而言,抗病毒藥物少之又少,新開發的品種也不多,使得抗病毒治療受到很大限制,目前常使用的病毒抑制藥物有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干擾素、阿糖腺苷、金剛烷胺等。2)免疫療法: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對嚴重感染有良好作用,除了對病毒抗原直接起到免疫封閉作用外,還可間接清除病毒,但偶可見過敏反應、血尿、溶血、腎衰等,且價格昂貴不宜當做常規治療。3)抗生素的應用及并發癥的治療:原則上有繼發細菌感染者或不能除外細菌感染者,應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治療下呼吸道感染都會根據經驗選用抗生素。有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呼吸衰竭者應及時治療。
3.中醫藥治療:兒童病毒性肺炎屬祖國醫學“咳嗽”、“肺炎喘嗽”、“哮喘”范疇,因為特異性高、毒副作用小的的抗病毒西藥物仍較缺乏,故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尤其重要。目前文獻報道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的單味中藥主要有連翹、金銀花、黃芩等,復方靜脈用中藥主要有炎琥寧、喜炎平、熱毒寧、痰熱清等,口服用中藥如清肺口服液、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咳喘寧口服液等。但臨床仍需辨證論治,初期風寒或風熱束肺、肺氣宣肅失司,風寒方選三拗湯加味、風熱方選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中期痰熱奎結、肺氣郁閉,形成痰熱閉肺證,方選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后期邪毒漸去,正氣耗損,表現為陰虛肺熱證或肺脾氣虛證,陰虛肺熱型方選沙參麥冬湯加減、肺脾氣虛型方人參五味子湯加減。病程中后期可佐以活血化瘀,加速血循環促進炎癥吸收。給藥途徑除傳統的中藥湯劑及現代的口服液口服外,還有靜脈注射、保留灌腸、敷貼、穴位給藥、霧化吸入等。非藥物療法如推拿、針灸、拔罐等也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