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酚咖敏片對新冠有治療作用嗎
感冒藥一般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復方制劑,其中常見的成分有以下七大類:
解熱鎮痛成分:用于止疼、退燒,常見的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貝諾酯等;
抗過敏成分:對抗感冒的卡他癥狀,比如打噴嚏、流鼻涕,常見的藥物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丁等;
減充血成分:用于緩解鼻塞,常見的藥物有麻黃堿、偽麻黃堿等;
抗病毒成分:常見的藥物有金剛烷胺、金剛乙胺、人工牛黃、嗎啉胍等;
鎮咳成分:常見的藥物有右美沙芬等;
中樞興奮成分:很多人吃了抗過敏藥會出現犯困的情況,因為抗過敏藥,除了對抗過敏反應外,還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因此添加中樞興奮成分,不僅能起到加強解熱鎮痛的效果,同時還能拮抗抗過敏成分所帶來的副作用,常見的有咖啡因等。
水解蛋白成分:叫蛋白水解酶,起到改善局部循環,促進藥物滲透的作用,常見的比如菠蘿蛋白酶。
通常在感冒時,會同時出現不同的癥狀,比如發熱,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咳痰等,涉及呼吸、中樞等系統,一種成分很難解決這么多問題或癥狀,所以感冒藥通常都是用這七大類成分中的幾種成分組成復方制劑,來緩解相應的感冒癥狀。
如何通過藥名判斷藥物有何成分?
復方感冒藥的名稱一般就是這幾種成分簡稱的組合。
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簡稱“氨酚”、“酚”、“分”,或者是“撲”;
布洛芬簡稱“布”;
鹽酸偽麻黃堿簡稱“麻”或者“偽麻”;
阿司匹林簡稱“阿”;
貝諾酯簡稱“貝”;
氯苯那敏簡稱“敏”;
苯海拉明簡稱“苯”;
特非那丁簡稱“特”;
右美沙芬簡稱“美”;
鹽酸金剛烷胺簡稱“烷胺”;
咖啡因簡稱“咖”等。
常見的感冒藥,比如氨酚烷胺咖敏膠囊,含有五種主要成分:氨酚——對乙酰氨基酚;烷胺——鹽酸金剛烷胺;咖——咖啡因;敏——氯苯那敏;另外一種成分是人工牛黃。
比如白加黑,也就是氨酚偽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片(夜片),日片含有三種主要成分:氨酚——對乙酰氨基酚;偽麻——偽麻黃堿;美芬——右美沙芬。
夜片含有四種主要成分:氨——對乙酰氨基酚;麻——偽麻黃堿;美——右美沙芬;敏——氯苯那敏。
所以通過感冒藥的名稱,一般就能簡單判斷這種感冒藥含有哪些主要成分。
另外,需要注意!感冒藥一般都是復方制劑,如果感冒時吃了兩種及以上的感冒藥,恰巧這幾種感冒藥中都有同樣的成分,比如這個藥中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另外一種藥物中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就會造成重復用藥。
吃了兩種含有同一成分的復方制劑,可能會導致藥物過量,會出現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在用藥前一定要看看成分有無重復!
感冒后如何正確用藥?
感冒治療的原則是加強護理、對癥用藥。
首先要多喝水、注意休息、飲食清淡、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出現發熱、頭痛、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就需要對癥治療,所謂對癥就是針對感冒所伴發的主要癥狀選藥。
比如發熱,超過38.5℃,要吃退燒藥,也就是解熱鎮痛藥,如果是低熱,可以先不用藥,選擇退熱貼、溫水擦拭等物理方法降溫;
癥狀以打噴嚏、流鼻涕為主,不發熱,這時可以吃點抗過敏藥;
只有咳嗽,其他癥狀不突出,吃點鎮咳藥就可以,注意,如果咳嗽有痰不建議吃鎮咳藥;
如果有多種癥狀,那么就可以選用復方制劑。
另外,因為感冒也會伴發細菌感染,特別是兒童,可能出現扁桃體炎、喉炎、肺炎、支氣管炎等。
一旦發生細菌感染,出現高熱、咳嗽不止、咽痛非常厲害,實驗室指標提示白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降鈣素原升高,此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