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可通過熱敷理療、外用藥物、口服鎮痛藥、肌肉松弛劑、局部封閉治療等方式緩解。該癥狀多由長期姿勢不良、急性損傷未愈、腰椎結構異常、寒冷刺激或過度疲勞等因素誘發。
1、熱敷理療:局部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常用40℃左右熱毛巾或暖水袋每日敷20分鐘,配合紅外線照射效果更佳。急性期48小時內應冷敷,慢性期轉為熱療。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可增強腰背肌耐力。
2、外用藥物:非甾體抗炎貼劑如氟比洛芬凝膠貼、雙氯芬酸鈉貼片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每日更換一次。辣椒堿軟膏通過耗竭P物質緩解疼痛,但可能引起灼熱感。中藥膏藥如傷濕止痛膏含麝香、冰片等成分。
3、口服鎮痛藥:短期使用塞來昔布、洛索洛芬鈉等COX-2抑制劑可減輕炎癥反應,胃腸道副作用較小。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合并胃病患者,但需控制每日用量不超過3克。連續服用不宜超過7天。
4、肌肉松弛劑:鹽酸乙哌立松通過抑制γ運動神經元緩解肌痙攣,常見嗜睡副作用。替扎尼定可調節脊髓水平疼痛傳導,與鎮痛藥聯用效果更佳。用藥期間需避免駕駛或精密操作。
5、局部封閉治療:頑固性疼痛可采用利多卡因聯合曲安奈德痛點注射,每月不超過3次。超聲引導下精準給藥能減少血管神經損傷風險,注射后需保持24小時局部制動。
日常應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睡眠選擇硬板床。腰背肌功能鍛煉如小燕飛、五點支撐法需循序漸進,急性期疼痛緩解后再開始訓練。BMI超標者需控制體重,游泳等水中運動可減少腰椎負荷。若出現下肢放射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礙需立即就醫排除椎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