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個性化方案,多數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
1、保守治療:
急性期需嚴格臥床休息2-3周,硬板床配合適度翻身可減輕椎間盤壓力。物理治療包括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手段,能緩解神經根水腫。中醫推拿需選擇專業機構,避免暴力手法。藥物治療常用非甾體抗炎藥、肌肉松弛劑和營養神經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腰背肌功能鍛煉應在疼痛緩解后開始,如五點支撐法、飛燕式等低強度訓練,每日堅持10-15分鐘。
2、微創介入治療:
對于保守治療無效者,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動。膠原酶溶解術適用于纖維環完整的患者,通過酶解作用減小突出物體積。射頻消融術對包容型突出效果顯著,利用高溫使髓核收縮。這些微創技術需嚴格把握適應癥,術后仍需配合康復鍛煉。
3、開放手術治療:
當出現馬尾綜合征或進行性肌力下降時,需考慮椎板減壓植骨融合術。傳統開放手術能徹底解除神經壓迫,但存在鄰近節段退變風險。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適合年輕患者,可保留脊柱活動度。術后需佩戴支具3個月,避免彎腰搬重物,定期復查評估融合情況。
日常應保持正確坐姿,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每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游泳和慢跑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增強核心肌群,避免羽毛球等扭轉性運動。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控制體重減輕腰椎負荷。睡眠時側臥屈膝或平躺時膝下墊枕,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寒冷季節注意腰部保暖,突發疼痛時可臨時使用護腰支撐。建立長期康復管理計劃,定期復查MRI觀察突出物變化,癥狀加重時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