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就是得新冠了嗎?退燒該吃什么藥?
近期
有不少小伙伴
遇到“發燒”就非常恐慌
那么,發燒是不是就代表“陽了”
一起來看一看
圖源網絡
秋冬本來就是流感、感冒等疾病的高發季,不少人特別是老人孩子,很容易頭疼腦熱。
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也仍然存在,發個燒難免讓人心里有點不安,擔心自己是不是“陽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發燒≠新冠
發燒不一定就等于得了新冠,不過發燒也需要妥善應對。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目前感染新冠病毒,常“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
但是,其中也提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而造成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染化膿、呼吸道感染、中暑、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等。此外,最近也是流感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高發期,這兩種情況也會引起發燒。
所以說單憑“發燒”這一個癥狀,是不能確診新冠的。診療方案中也要“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作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確診的首要標準。”
這里要再次提醒大家,發燒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的一種診斷,不能僅憑發燒判斷是得了什么疾病,暫時退燒也不一定意味著病情好轉,因此弄清楚導致發燒的病因很重要。
發燒了該怎么辦
發燒,常常同時伴隨著昏昏沉沉,體力下降等問題,讓人很不舒服,等體溫降到正常水平,往往會令人精神一振,覺得卸下了重負。于是很多朋友會覺得,既然發燒了,趕緊吃退燒藥退燒不就行了?
其實,這種做法不一定有必要,甚至還可能好心辦了壞事。
為什么這么說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發燒”到底是什么。
前面說了,發燒的原因很多,但這里只說一種常見的,那就是病毒感染,像新冠、流感都是這種情況。
當病毒通過黏膜等處進入人體之后,就會大肆繁殖,使我們生病。而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則會動員起來,迎戰病毒。其中的一種動員方式很重要,就是由前線的白細胞發布信息,讓體溫調節中樞發布指令,通過骨骼肌收縮使體溫升高(這時候會寒戰)。
體溫高了,一方面能抑制病毒繁殖,另一方面有助于免疫細胞迅速移動到感染處。此消彼長之下,病毒被消滅,人體恢復健康。
所以,適度的發熱,其實是我們人體在發揮“主場優勢”。這時候如果稍微有點發燒,我們就盲目使用退燒藥,就等于削弱了自身,方便了病毒,反而會導致病程延長。
但也有些小伙伴,總覺得“抗一抗”就過去了,該吃退燒藥不吃,這樣也不好,因為如果體溫升高過多,同樣會影響我們身體的生理功能甚至有害健康。
圖源網絡
到底什么時候該用退燒藥呢?
具體用不用退燒藥,條件允許的話,由醫生根據病情來判斷當然是最穩妥的,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也可以憑經驗,如果特別不舒服,持續高燒,那也不要忌諱吃藥。
一般情況下,體溫超過38.5C,就需要考慮服用退燒藥了。需要注意的是,有高熱驚厥史的兒童,可根據既往病史或具體情況,及時服用退燒藥。
不在發熱,方法很重要
當新冠病毒進攻人體的時候,免疫系統積極運動起來,與病毒進行激烈的廝殺,這個階段新冠感染者可能會出現發熱的癥狀。
圖源網絡
1、臥床休息
您體內的免疫系統正在與新冠病毒激烈廝殺,作為主人,您需要保證良好的休息,為沖鋒陷陣的前線“戰士”做好后方的支援。
2、多飲水
發燒的時候需要多喝水,可以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防止虛脫,而且有利于通過代謝,幫助人體散熱;另外多喝水還能夠增加尿量,尿液可以幫助人體帶走體內的毒素、病毒和細菌。
3、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發熱的時候大部分身體能量都用于和病毒作戰,這個時候就要盡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身體分出太多體力,讓消滅病毒的戰爭功虧一簣。
4、藥物治療
對于感染性發熱而言,發熱本身是機體免疫系統清除感染源的表現之一,除非高熱以及患者嚴重不適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熱藥等藥物。但對于高熱患者必須進行降溫處理,可選擇的解熱藥有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