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口服液由板藍根、石膏、知母、地黃、蘆根、廣藿香、郁金、連翹、石菖蒲組成,臨床廣泛用于防治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口炎、病毒性結膜炎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疾患。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抗原性易變,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
流感病毒為正黏病毒科,屬有包膜病毒,是單股、負鏈、分節段RNA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與乙型流感病毒,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從潛伏期(一般為1~7d,多為2~4d)末到發病的急性期均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
部分癥狀輕微或無流感癥狀。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常以嘔吐、腹痛、腹瀉為主要表現。無并發癥者呈自限性,多于發病3~4d后發熱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較長時間。
1.抗病毒口服液在流感中的使用
抗病毒口服液有清熱去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改善流感者全身中毒癥狀如發熱、惡寒、咽痛、關節肌肉酸痛、乏力等,且有效縮短流感者的退熱時間,并改善流感者的呼吸道卡他癥狀如鼻塞、流涕、噴嚏等,同時減輕流感重癥者的病情程度。
其與奧司他韋聯用于治療流感時,有助于增強療效與改善實驗室指標。適于流感輕癥,癥見發熱,微惡風,有汗,口渴,流涕,咽喉腫痛,咳嗽,咳吐黃痰,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也可用于未確診流感病毒感染而有流感樣癥狀者。
治療流感的最佳給藥時間為發病24h內,早期使用效果明顯。平素體弱、免疫力低下等易感人群推薦預防用藥。
推薦:口服,餐后半小時服用。流感治療推薦劑量20~30mL/次,每日3次,兒童酌減,遵醫囑(說明書)。療程3~5d。
此外,抗病毒口服液可用于感冒風熱,溫病發熱,肺胃熱盛證,癥見發熱、頭痛、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咳嗽咽干、咽喉腫痛、咳吐黃痰、尿黃;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腮腺炎、病毒性結膜炎、手足口病等見上述證候者。
2.抗病毒口服液使用的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胃部不適、上腹部不適、腹瀉、稀便、多便)、頭暈、頭痛、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如皮疹、紅斑疹、皮膚過敏、瘙癢)等。
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脾胃虛寒泄瀉者、過敏體質者慎用。
臨床癥狀較重、病程長或合并細菌感染者,應配合其他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