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現為骨盆區域疼痛,可見于會陰、陰莖、肛周部、尿道、恥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異常可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和夜尿增多等。其發病機制未明,病因學十分復雜,存在廣泛爭議。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缺乏客觀的、特異性的診斷依據,臨床診斷時應與可能導致骨盆區域疼痛和排尿異常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以排尿異常為主的患者應明確有無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功能異常。
正文: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現為骨盆區域疼痛,可見于會陰、陰莖、肛周部、尿道、恥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異常可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和夜尿增多等。其發病機制未明,病因學十分復雜,存在廣泛爭議。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缺乏客觀的、特異性的診斷依據,臨床診斷時應與可能導致骨盆區域疼痛和排尿異常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以排尿異常為主的患者應明確有無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功能異常。
目前,在治療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臨床實踐中,最常用的一線藥物是抗生素,但是只有約5%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明確的細菌感染。①炎癥型
抗生素治療大多為經驗性治療,理論基礎是推測某些常規培養陰性的病原體導致了該型炎癥的發生。因此,推薦先口服氟喹諾酮等抗生素2~4周,然后根據療效反饋決定是否繼續抗生素治療。只在臨床癥狀確有減輕時,才建議繼續應用抗生素。推薦的總療程為4~6周。②非炎癥型
不推薦使用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