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性潰瘍的治療除手術治療、壓力治療外,藥物治療也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關于靜脈性潰瘍的藥物治療,近幾年來人們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討與摸索,取得了大量有用的結果。藥物治療包括西藥和中藥,還可以分為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兩大類。
1、西藥治療
目前的研究認為,在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方面,對潰瘍的愈合有幫助的藥物為黃酮類物質、三萜皂苷和己酮可可堿等。
最近有研究報道了愛脈朗對靜脈潰瘍愈合的作用。患者被隨機分為愛脈朗組和安慰劑組。治療8周后,91例潰瘍面積小于或等于1
0厘米的患者中,愛脈朗組44例中有14例達到潰瘍的完全愈合(31.8%),而安慰劑組47例中僅有6例達到潰瘍的完全愈合(12.8%),兩組比較P小于0.05。
愛脈朗組潰瘍愈合的時間也明顯快于安慰劑組(P小于0.05)。說明愛脈朗可以減輕水腫并對潰瘍的愈合有促進作用。研究還發(fā)現(xiàn),接受愛脈朗治療后,血漿中sVCAM-1和sICAM-1水平下降提示,慢性靜脈疾病中所發(fā)生的內皮細胞損害可以被黃酮類藥物的治療所緩解。
2、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在下肢靜脈性潰瘍的應用中也獲得了較好的評價和療效。能顯著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減輕局部水腫和改善全身癥狀。
中醫(yī)認為下肢靜脈性潰瘍的局部表現(xiàn)主要是濕熱下注和氣虛血瘀兩證。創(chuàng)面紅、腫、熱、痛,伴有較多滲出時為濕熱下注。創(chuàng)面滲出減少,紅、腫、熱、痛消失,始有新鮮肉芽組織時為氣虛血瘀。濕熱下注證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如四妙丸等。氣虛血瘀證用益氣活血生肌的藥物治療,如補陽還五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