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是一種較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它的主要損傷部位是胃黏膜和腸粘膜,主要表現為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由于腸胃炎一般情況下不會損及人體重要器官,不會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所以部分患者容易出現懈怠治療或不重視愈后保養的心理,從而使疾病得不到及時、徹底的治療而對我們以后的生活產生長遠影響。
中醫藥以其獨特的診斷、治療方法和理念,在腸胃炎的治療和恢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患者的青睞,下面我們就幾種類型腸胃炎的中醫藥治療進行介紹: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10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胃腸: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 香連化滯丸
對于腸胃炎的預防,首先應講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飲生水,不食用腐敗變質的食物。另外,每天食用適量的大蒜和食醋,能起到腸道滅菌的作用,可有效預防腸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