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免疫抑制的作用是應用藥物改變免疫系統的功能,以防止同種異體移植的排斥,同時又要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來防止感染。
其中,腎移植患者術后常用的免疫方案,大多為三聯治療,包括皮質激素、鈣調素抑制藥和嗎替麥考酚酯。
其中皮質激素甲潑尼龍屬于大多數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礎用藥。腎移植患者常在移植手術后分6次,靜脈滴注125mg甲潑尼龍,然后轉為每日口服潑尼松30mg。當鈣調素抑制藥濃度達到治療劑量,可減為20mg。
他克莫司(FK506)或環孢素是常用的鈣調素抑制藥。如果患者冷缺血時間長、有鈣調素抑制劑毒性或者移植物血栓形成,可停用鈣調素35天,患者可接受誘導治療。
在服用嗎替麥考酚酯時,可每次給患者1.5g,每日2次。若這個劑量,導致患者出現明顯胃腸道癥狀,腹瀉、惡心和嘔吐時,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調整為每日4次(500mg,每日4次),或在必要時減量。
此外,人源化抗體,如噻尼哌和舒萊等也可以用于免疫治療方案。一旦有證據表明患者腎功能有所改善,如尿量增加、血肌酐降低等,鈣調素抑制藥物便可以緩慢增加劑量,以達到治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