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案例中,黃褐斑中藥治療方法效果顯著,在患者中間口碑甚好,中醫(yī)治療的精髓在于將黃褐斑按照形成原因的不同進行分類,按不同的類別有針對性的診治,故而,在治療效果上,較西藥、面膜、針灸等療法更為明顯些,治愈率也相對較高。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損容性皮膚病,多發(fā)生于中青年女性的面部。臨床表現為顏面兩頰、前額、鼻背、口周、眼周,呈現淡褐色或淡黑、大小不等、界眼清楚的斑塊,通常呈蝶形對稱分布,平于皮膚,無炎癥表現或鮮屑;多數患者兼有痛經、月經不調或慢性盆腔炎。排除肝病、結核病、糖尿病、甲狀腺等其他慢性病所致外,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可獲良效。
1.肝郁脾虛型:除黃褐斑外,兼見情志不暢,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胸脅痞滿,倦怠乏力,納差,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渴。治宜疏肝理氣,健脾化痰,活血消斑。方用逍遙散加黃芪30克,當歸15克,玉竹、冬瓜仁、白芷、丹參各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l劑。
2.氣虛血瘀型:除黃褐斑外,兼見眩暈乏力,月經色黑有結塊,舌體胖大,有斑或瘀點,脈緩澀。治宜補氣活血,化瘀消斑。方用補陽還五湯加黃芪30克,當歸15克,玉竹、冬瓜仁、白芷、丹參各20克。水煎服,每劑服用2日。
3.肝腎虧虛型:除黃褐斑外,兼見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月經過少,舌紅少苔,脈沉細數。治宜滋補肝腎,養(yǎng)血消斑。方用六味地黃湯加黃芪30克,當歸15克,玉竹、冬瓜仁、白芷、丹參20克。水煎服,每劑服用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