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積液對關節的活動功能有很大影響,一旦發生,首先應注意關節部位的休息,再根據病因選擇相應藥物治療,如抗生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等,配合物理治療、關節穿刺抽液等治療,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人體關節內會有少量的積液,這些積液可幫助潤滑關節,維持關節自由的活動,也有助于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關節內的積液變多,可導致關節疼痛、紅腫的癥狀,還可影響到關節的活動功能。那么,關節積液怎么治療最好呢?
1、一般治療
關節積液的一般治療主要是注意關節適當的休息,減少關節的活動。可以使用支具對關節進行固定,避免因關節活動而持續產生積液,造成更大的損傷。
2、藥物治療
關節積液的藥物治療包括解熱鎮痛藥、糖皮質激素等。對于關節積液引起的疼痛癥狀,可使用解熱鎮痛類的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有效減輕疼痛的癥狀,控制炎癥。但該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頭暈、乏力等,可自行恢復。
也可短期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減輕關節疼痛、腫脹的癥狀,減輕關節的炎癥反應。還可以在關節穿刺抽液后向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可快速控制癥狀。對于因炎癥感染等引起的關節積液,可通過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
如果是由于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導致的關節積液,可使用非布司他、別嘌醇等藥物治療,具體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
3、其他治療方法
除了藥物治療,關節積液還可以選擇物理療法,如通過對關節部位進行冰敷、熱敷,減輕關節疼痛、腫脹的癥狀。在關節積液的急性期可進行冰敷,恢復期可進行熱敷。除此之外,如果關節腔積液量較大,可選擇關節穿刺抽液的方式將積液抽出,也可在關節腔內注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快速改善疼痛的癥狀,改善關節功能。不過該方法屬于有創治療,應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