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鹵素化合物、抗結核類藥物等5類藥物可引起或加重痤瘡。
皮質類固醇激素:即通常所說的激素,可包括睪酮等雄激素和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其中又以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引發的青春痘樣皮疹最為常見。由激素引起的痤瘡可在服藥1~2個月后發生,且皮疹的大小、形態都比較均勻,以丘疹為主;顏色多呈紅色或皮膚色;皮疹周圍可有較為明顯的紅斑,嚴重者在丘疹頂端可發生膿頭;可發生在面部,也可發生在軀干部,以前胸和后背上部最常見。該類痤瘡患者的皮疹一般會在停藥后自然消退。
鹵素化合物:鹵素化合物可包括碘、溴、氯等,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職業性青春痘樣皮疹,多發生于長期與這些化合物接觸的人群。
抗結核類藥物:不合理服用抗結核類藥物如苯妥英鈉、三甲雙酮、苯巴比妥等,也容易引起痤瘡。
維生素類:口服維生素B12與維生素B6合用時,也可能引起痤瘡的發生。
某些避孕藥:服用某些避孕藥如含炔諾酮的避孕0號、1號,也可引起痤瘡,并且該類藥物引起痤瘡患者,停藥后一段時間內的皮疹表現往往比服藥期間嚴重。
此外,使用含大量油脂的藥物性軟膏也會加重痤瘡。